問題:評審委員認為我的稿件沒有新創意,建議退稿,但我讀過很多也都沒有新創意的文獻。請問評審委員說沒有新創意是什麼意思?
- 寫作實驗室困惑的博士生
說明:
每篇學術期刊文章都應該有貢獻,作者在特定主題中參與期刊的對話,進而參與特定領域的討論。編輯統計發現,其中一種常見的退稿原因是文章沒有新創意、沒有貢獻或不重要。
創新貢獻有許多種類:應用新方法解決老問題、用過去研究方法發現新的結果、複製既有研究、使用新資料檢視既有問題、針對問題提出新理論或解釋、分析領域內的趨勢與挑戰、針對理所當然的議題提出新證據等;貢獻甚至可能是新的地點或不同的參與者。總而言之,有眾多方法可以貢獻期刊的學術討論。
因此,您有必要檢視自己的文章,思考您的貢獻(即參與期刊對話的內容)是什麼?這些貢獻是否嶄新又重要?您是否能替學術領域提出新的事物?
什麼是新創意與重要性?
以下例子或許能幫助您理解什麼是"新創意與重要性"。
假設您的研究是有關博士生、指導教授和畢業率,您觀察和統計國家及學校裡不同學科在不同時期的博士生畢業率(大學通常會提供這類資料,且審計經常使用這類資料)。您訪問3門學科之間,15對剛畢業的博士生與他們的指導教授(n=30,每門學科5對博士畢業生與指導教授)。另外,您也找到一些在研究期間退學的學生,並訪問他們的指導教授(n=6)。您甚至想提供問卷給訪問的對象,但最後沒有時間,而且您的指導教授說蒐集的資料夠了。您檢視資料後發現,指導教授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是最重要的因素。
您的文章以發現作為結論,您自信地寫下貢獻,即指導教授與完成學業有關。您接著投稿到著名的高教研究期刊,而且感覺良好,因為您的稿件符合期刊、您知道讀者對指導教授有興趣、您的觀點明確(指導教授很重要)。然而,您的稿件馬上被桌拒(desk reject),原因是:"沒有貢獻"。
從上述例子,很容易看出為什麼這篇研究沒有貢獻。所有高教研究期刊的讀者都知道如果要畢業,指導教授很重要。您也知道,甚至所有念過或正在念博士班的學生,都知道指導教授非常重要。社群媒體上,到處都有關於指導教授重要性的討論。所以不只期刊讀者,任何對博士研究有些許瞭解的人,都知道指導教授很重要,因此,他們不會在乎您發現這件事。如果您主張指導教授不重要,那自然另當別論,但您也沒這樣主張。
高教研究期刊的讀者,多半對指導教授的相關問題比較有興趣;他們關注的不是指導教授是否重要,而是如何重要、為何重要、何時重要、哪裡重要、對誰重要、有多重要等問題。
假設您現在要給剛才那位被桌拒的作者一些建議,您可能會問這位作者一些問題,例如:"您是否能討論導致學生退學的原因來自於指導教授的做法?"、"您討論的學科,彼此有沒有什麼差異?您認為差異的原因是什麼?"、"是否有些問題是這些指導教授比較無法應對,而這些問題與退學有關聯?"、"博士畢業生的指導教授是否有共同的做法?"、"沒畢業的博士生是否有共同點,比如指導教授或學校是否有更多能幫助他們的地方?"、"您是否能比較指導教授與其他事物的重要性,如學校做法、高教、生活環境?"等問題。我相信您能運用研究的資料與分析從其他角度問更多問題。
避免學術論文遭到退稿的策略
有兩個淺顯易懂的策略可以幫助避免稿件沒有重要性而遭直接退稿:
- 您要認真思考特定學術圈對貢獻的定義是什麼。
有些期刊或領域認為證實、複製特定發現很重要,但上述例子顯示有些期刊或領域認為,證實、複製特定發現完全不重要。如果是這樣,您就要思考自己的貢獻是什麼、哪些是大家已經知道或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、哪些是能額外貢獻的。是否有什麼方法、原因、時間、地點、對象、程度是可以討論的。最重要的是,想想大家是否已經知道了。
- 您要在前言建立問題,強調研究重要性,告訴評審委員您的貢獻是什麼。
以下句子為範例:"大家都知道完成學業的其中一項因素是指導教授(來源),但還有更多可以探討的議題(您文章的標題),因為……"。在結論解釋結果的政策、實務或研究意涵時,記得回顧您的貢獻與其重要性。
結論
我知道,無論是文章的新創意或重要性,最終都是由同儕評審裁量,而同儕評審標準不一,您再怎麼努力說明自己的貢獻,評審仍可能認為貢獻不足。不過,如果您仔細思考研究領域與期刊的既有知識,並預期您可以帶來的貢獻,您遭退稿的機率必定大幅降低。
永遠記得思考:"大家已經知道這主題的哪些事、有哪些事是理所當然的、我可以添加什麼、是否有什麼方法、原因、時間、地點、對象、程度是值得討論的"。